流金岁月

  • 校史演变
    |
  • 浙江最早的公立学校
    |
  • 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
    |
  • 享誉全国的江南名校
    |
  • 浙江规模最大的中学
    |
  • 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
    |
  • 浙江省师资培养中心
    |

  • 1899-1923养正、府中、官立一中、省立一中时期

    19世纪末的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变法呼声日甚。具有维新思想的杭州知府林启相继开办求是书院、蚕学院、养正书塾三所新式学院。1899年6月29日,养正书塾创办(时值戊戌变法流产,故袭用“书塾”旧称,而行新学之实),开浙江公立普通中学之先河。

    后历经杭州府中、官立一中之校名变更,至省立一中时期,与省立一师合并,学校主体部分遂自大方伯移设贡院。

    QQ截图20160617142331.jpg林启(迪臣)福建侯官人。清光绪年间任杭州知府四年(1896-1900),刚正廉明,勤于治理,提倡农桑,兴立学校,卓有政声。林启死后,留葬西湖孤山,所办三校后人共建林社以志纪念。


    QQ截图20160617142331.jpg          QQ截图20160617142331.jpg          QQ截图20160617142331.jpg

                孤山林社新貌                           省立一中大方伯旧址                          省立一中贡院新址


                                                            


    徐新六 养正学生                               徐志摩 府中学生                               郁达夫 府中学生

  • 951-现在 杭一中、新杭高时期

    1949年到1951年,杭高相继合并建国中学、杭州市中后,更名“浙江省杭州第一中学”,恢复为初高中兼有的完全中学,并被定为省重点中学。在50、60年代蓬勃发展中,学校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如毛江森、徐匡迪、蒋筑英等。

    后经“文革”动乱与拨乱反正,于1988年恢复“杭高”校名,成为目前杭城占地面积、办学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1980年被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5年首批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1998年杭高收回体育场路中学,2002年撤去初中部,成为名实相符的高级中学。


    金亮 张学理 齐栋 葛锦发 缪水娟

      
    1956年苏联教育代表团访问杭一中 蒋筑英(56届)——新中国第一代光学专家



    1966—1968年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杭一中大批学生奔赴黑龙江,这是火车站送行时的情景


    杭一中第二届校运动会盛况 声震杭城的杭一中足球队
    杭一中时期的校门 “文革”后的一进校舍,1981年
    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3月10日,“杭高”校名恢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的杭高校门



    今天的杭高校门

  • 1933-1951 省立杭高(含联中、联高)时期

    1933年8月,浙高改名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当时杭高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师资设备均属全省中学之冠,毕业生升入高校的为数众多,从而以突出的教育质量位列江浙“四大名中”,雄踞全国中学界前列。

    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金华琐园、丽水碧湖、文成南田等地,相继更名为联中、联高,师生们虽住茅屋祠庙,吃南瓜野菜,但孜孜教学、弦歌不辍。抗战胜利,联高迁回杭州,恢复“杭高”校名,杭高师生追求民主、自由和光明,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叶溯中
    省立杭高首任校长
    项定荣
    省立杭高校长
    崔东伯
    抗战后杭高首任校长
    杭高校门 东北亭 明远亭


      
    学生军训队列 获全省冠军的杭高排球队
      
    文成南田的联高校舍 联高女生排队上课 1944年秋联高军乐队为路过南田的盟军吹奏迎宾曲


    欢庆杭州解放时的杭高校门

  • 1923-1933 省立一中、浙高时期

    1923年因实行综合高中制度,旧省立一中与省立一师合并成为新省立一中,以贡院为本部,专办高中普通科和师范科,以大方伯为分部,专办初中。1927年省立一中兼并女中,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学。

    1929年省立一中高中部与省立高级商科等校合并,在贡院成立全省唯一的大型高中,简称“浙高”,分设普通(文、理)科、商科、师范科,校长由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浙大校长蒋梦麟兼任,实际负责为林晓。规模的扩大,等级的升高,为本校办学走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梦麟 林 晓 浙高校园甬道


    浙高校门 美术教室 校舍一角


                   

    左图为1932年初夏浙高学生获市女篮锦标赛冠军 右图为浙高大礼堂


    1931年9月23日,浙高女生冒雨参加抗日救国市民大会,声讨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 1913-1923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时期

    两级师范改为省立一师后,校长经亨颐注重人格教育,在五四新文化浪潮推动下,提出“与时俱进”办学总方针,提倡学生“自动、自由、自治、自律”。刘大白、夏丏尊、陈望道等教员倡导白话文、传播新文化,一师学生掀起了阅读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热潮,继而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一师风潮”。

    一师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名扬全国。姜琦、马叙伦继任校长后,学校人文气息浓厚,朱自清、叶圣陶等教员创办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学生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发起成立“晨光社”和“湖畔诗社”,是为浙江最早的新文学团体。


    经亨颐
    省立一师范首任校长,精篆刻、书法
    马叙伦
    府中学生、两级师范国文教员、一师校长


    一师新文化运动骨干教员刘大白、夏丏尊、陈望道


    一师新文化运动骨干学生俞秀松、施存统、宣中华、曹聚仁


    1920年的一师风潮,左图为3月23日军警进驻学校情形,右图为3月29日军警与学生在大操场对峙场景


    俞秀松、施存统等创办《浙江新潮》周刊,浙江最早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由此诞生,被查禁后,曹聚义等又创办《钱江评论》继承其精神,宣传新文化


    “晨光社”部分成员合影,左起程仰之、叶圣陶、朱自清、胡冠英、曹诚英、汪静之

  • 1908-1913 浙江两级师范时期

    养正书塾创建10年后的1908年5月14日,杭高的又一前身――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在杭城明清贡院旧址上开办,为全浙师资培养基地,其时浙省中小学教员均出于此。

    1909年秋鲁迅自日本归国,即受监督沈钧儒之聘来校任教,并参与掀起反对封建教育传统的“木瓜”之役,轰动全省。

    1912年秋学校增设高师图音手工专修科,特聘艺术大师李叔同任教,开创浙江艺术专科教育。李叔同任教期间培养了许多驰名中外的近代艺术人才,如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沈本千、潘天寿等。


    沈钧儒——两级师范监督(校长),民主治校,聘用良师,倍受师生拥戴


    1949年9月全国政协召开前夕,由2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委员会合影,右起第8、9、10人分别为我校资深校友马叙伦、沈钧儒、陈叔通


    两级师范校舍鸟瞰 一进钟楼及其庭院
    贡院碑群,记载着明、清两朝贡院
    始建、重修等历史,“文革”中被毁
    亨颐园内的碑亭

    参与“木瓜之役”的两级师范教员许寿裳、周树人(前排右三)、张宗祥、钱家治、杨乃康、章嵌等在湖州会馆合影


    吴梦非(15届)
    音乐教育家
    刘质平(17届)
    音乐教育家
    丰子凯(19届)
    著名漫画家、文学家
    潘天寿(20届)
    著名国画家


    • 贡院校区校址:杭州市凤起路238号

    • 邮编:310003

    • 联系电话 :85155827、85155951(总机)


    • 钱江校区校址:杭州市之江东路1958号

    • 邮编:310021

    • 联系电话 :86988718(总机)

    • 邮箱:hm@hanggao.net

    • 网址:www.hanggao.net

    • www.hanggao1899.cn

    • 您是第3430274位访问杭高网站的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5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浙ICP备0507373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4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