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地理,励学惟新。

5月27-28日,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落下帷幕。在经历了野外考察和笔试环节的严酷考核之后,我校贡院校区2021级袁韬、谭昕悦、史峥鸣三位同学斩获全国地理奥赛金牌,2021级方嘉禾同学获得银牌(银牌第一名),其中袁韬同学位列浙江省第一名,全国第五名,谭昕悦同学位列浙江省第二名,全国第九名,取得了浙江代表队的最好成绩。吕昳、邵英两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在前期进行的地理高三省赛环节,贡院校区选送参赛的26名选手中共有25人分别获得浙江省赛区一、二、三等奖,省一等奖15人,省二等7人,省三等奖3人。其中,高二11班史峥鸣、谭昕悦同学分别取得全省第四、第五名的好成绩。


超燃丨“草台班子”参赛凭什么成绩斐然

每一个杭高地理人都有一个“上天入地”的信念,在天文方面,杭高前有全国天文史上首位发现FMO近地小行星的女生丁舒姗,近年又有“追星”少年李晨祺摘得亚太天文奥赛唯一金牌。如今,在地理奥赛方面,我们也有了金名片。


我校组织参加地理奥赛的时间并不长,在参赛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参赛经验少、复习资料缺、学业压力大等问题都是横亘在杭高地理人面前的一道鸿沟。直到2022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开始组织参与地理奥赛,地理组的老师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专心学习专业模块知识,以综合选修课为契机,让一部分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同学接触到地理奥赛内容,加强对地球科学系统思维的训练。而一批学有余力的同学和热心家长也会利用课余时间帮忙收集感兴趣的地理话题。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野外实践,同学们进一步提升了地理实践力,坚定了自己的科学理想。

秉承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各位竞赛辅导老师针对每一个题目、每一个选项,激烈讨论、小心求证;制定合理的竞赛辅导计划,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通力配合。特别是高三地理备课组在紧张备考之余,为竞赛辅导贡献了巨大力量。

硬核丨是谁创造了奇迹

不让每一个选择了地理科目的同学失望,这是杭高地理组一直被学生喜爱的秘诀。在今年高三的首考中,地理赋分超过97分的同学达到100多人,再创新高。

理想纯粹,行动执着,杭高地理组共有地理教师11位,其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位,高级教师5位。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教研组的辐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研组于2022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教研组和杭州市优秀教研组称号。青年教师戴玲丽在杭州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马健在2023年杭州大市命题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黄杰、卓方勇、邵英获得杭州市共享优课一等奖。


奋进丨拥抱地球科学前沿的特别收获


袁韬(初中毕业于建兰中学)

地球科学竞赛对于几个月前的我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第一次看到地球科学竞赛的题目,擦痕,沉积旋回,被动大陆边界,鲍温反应序列……一个个专业的名词让我手足无措。幸运的是,在贡院地理组老师们的讲解下,枯燥无味的地质名词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也让我对地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使我能够成功地挺进决赛。出于对学科的喜爱,我买来了几本大学教材,在课业之余,翻翻看看,学到了很多新的地理知识,也开拓了自己的眼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决赛中我取得了金奖!当然一张奖状绝非地球科学竞赛的唯一收获,在备赛的过程中,我对地质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地理课堂上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更多人可以参与到地球科学竞赛中,享受自我,理解和保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谭昕悦(初中毕业于育才东南中学)

短短两日南京行,收获颇多。我们于野外找寻时间在大自然身上留下的痕迹,我们于白纸黑字间进行头脑的风暴。此次竞赛让我更为深入地认识到地球科学是一门“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学科,它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海洋学、天文学、环境科学等多方面知识,让我认识到了世界之大、学海无涯。樊隽轩教授于讲座中提到了在当今的时代大背景下跨界交叉人才培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让我对未来有了更为明晰的规划,对自身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天地之大,不必囿于方寸,我们当放眼更广博的天地,去追逐梦想。就如教授所言:“做一件事,不论结果如何,你认真做了,它的作用迟早会显现出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最后引用地科竞赛的一句宣传语“光阴飞絮星河散聚,逐梦天地,纸上春秋,地球科学,天文地理,星河流彩,入我梦怀”,愿所有人都能心怀所爱,不忘少年热忱,毅然前行。


史峥鸣(初中毕业于江南实验中学)

感谢学校的地理课堂教学给我打下的坚实基础,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面对试题中题型的突然更改,唯有基础扎实的人才能临危不乱,最终脱颖而出。感谢贡院地理组的老师们的细心辅导,还有吕老师每天不辞辛苦的日常答疑,这些都让我在地理学科素养上提升了不少。我认为地理是一门拥抱生活的学科,需要我们有一双洞察生活的眼睛,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而这也是我喜欢地理,选择“物化地”的原因。


方嘉禾(初中毕业于文澜中学)

南京之行,感慨良多。

开阔了眼界:邺架巍巍的图书馆与人山人海的演唱会,让我感受到大学生活令人神往的独特气息。

探索了地学:临时学普通地质学,忽然明白了平顶山那道高考题,为什么玄武岩是形成平坦高原,很兴奋。野外考察,看着他人热烈的讨论,忽然看到石头的生命历程,也看到了用地质锤敲击能产生火花的燧石,石头不仅仅是石头,我被自然深深吸引。

获得了启发:教授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新的风景。作为一个中级职称的研究员,樊教授努力想办法让自己的数据库成为国际地层委员会官方数据库,来发挥更大的价值,这种勇敢追求理想的态度震撼了我。他喜欢旅行,因而以地学为业,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兴趣。他最后提出的科学家品质——仰望心空,判断选择后坚韧不拔,跨界交叉与批判性思维对我启发很大。去年国家队方子妍同学的笑容,是神秘的地学之花绽放,她的自学方法与心理哲思令人耳目一新。南大招生老师告诉我们,“当你迷茫时,一定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对我而言,自我成长与探索的方向也从此柳暗花明。

指南丨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官方赛事介绍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Chinese Earth Science Olympiad,缩写为CESO)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竞赛活动,自2018年起开始举办,已有来自全国800多所中学的近12万名中学生参加了竞赛。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是教育部办公厅公示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主要考察和测验中学生对于地质学(含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海洋学、天文学和环境科学等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有望成为与五大奥赛学科并列的第六奥赛学科。


供稿丨贡院校区地理组

整理丨黄见智

责编丨李军良